美國就業數據良好,美聯儲11月份繼續大幅加息75點的預期進一步升溫,美元重新走強。按正常邏輯,國際油價應該下跌,因為美元與國際油價呈負相關關系,當美元貶值時,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上漲;而美元升值時,油價呈下降趨勢。

然而最近幾天,當美元重新走強時,國際油價的表現卻有點反常,國慶長假期間走出了“五連漲”,尤其是昨夜今晨,紐約原油期貨一口氣大漲了5.37%,收盤報93.2美元/桶,重新站上了90美元/桶大關;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4.27%,收盤報98.45美元/桶,直逼100美元大關。


長假期間,紐約原油期貨連續突破80美元/桶、90美元/桶大關,累計漲幅16.88%,布倫特原油期間累計漲幅15.05%。

國際油價之所以在美元走強時不跌反漲,主要是10月5日“歐佩克+”在維也納召開部長級會議時,決定從2022年11月起,將石油產量在8月份的基礎上減產200萬桶/日,相當于全球原油供應總量的2%,這也是2020年5月以來,“歐佩克+”啟動的最大規模的減產措施。這一措施是對全球主要央行紛紛加息、全球經濟疲軟的回應。
而俄烏局勢存在升級風險以及冬季歐洲面臨的能源供應緊張等問題,也刺激著國際油價走強。
好在囯慶長假之前的七個工作日內,國際油價已連續回落,據卓創資訊測算,截至9月30日的第七個工作日,國內參考原油變化率為-3.72%,油價累積下跌約145元/噸。而國內油價調整是以過去十個工作日參考原油的平均價為依據的,因此漲跌相抵后,到后天也就是10月10日24時的調價窗口,國內油價調整很可能擱淺(漲幅幅度不超過50元/噸),也不排除小幅上調的可能。

今年以來,國內油價已經進行了18輪調整,呈現“十一漲七跌”的格局。上一輪也就是9月21日24時,國內汽柴油剛進行了年內第七次下調,其中我省92號汽油下調0.23元/升,目前的價格是8.16元/升。以92號汽油為例,今年以來累計上漲了1.04元/升,私家車加滿一箱油(以50升計算)要多花52元錢。